明辨、笃行、以终为始、知行合一
I文章详情
以博弈思维设计企业组织(上)
来源: | 作者:pmoa13d40 | 发布时间: 2017-10-30 | 720 次浏览 | 分享到:

“你见或不见,它就在那里”。当人们设计一套组织架构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如影随形的“副产品”伴随,尽管很少有人把副产品本身作为设计初衷,但它确是一定会存在的,这个“副产品”就是:当构建并落实了一套组织架构后,也必然意味着建立了一个多方博弈格局,分工后的各部门是博弈的天然参与者。历史的发展,当然也包括企业的发展,道理上不应该围绕博弈本身推进,而应该围绕生产力与效率推进,但在真实的历史中,博弈本身往往成为发展的原动力。所以这种“发展”才有时是向前的,有时是停滞或向后的。历史与政治如此,企业也是如此。

当汉武帝建立了大将军制后,朝廷的各种博弈关系中,皇帝(一般是弱帝)、外戚掌握的内朝、丞相领衔的外朝之间的三角博弈关系就成为了主旋律,从霍光到王莽,一向如此。最后,西汉亡于王莽篡位。到了东汉中后期,为了牵制日益强势的外戚势立,皇帝又扶植了宦官势立,这样内朝不但有外戚担任的大将军,还有宦官势力,朝廷主博弈就演变为皇帝、宦官、外戚、外朝百官、地方封疆大吏之间的博弈,前三者之间的博弈是核心。最终,东汉亡于宦官与外戚的争斗(《三国志》详细记载了这段历史)。细读历史会发现,皇帝设置新组织新势力时都是主动的,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的短期问题。比如汉武帝设大将军(霍光)领内朝,是因为皇帝年幼需要自己人辅佐,而同姓诸王一定意义上也有法定的皇位继承权,属于竞争者,所以不能用,那就用外戚。又如,东汉皇帝重用宦官是因要对付外戚势力,皇帝没放心的人可用,而宦官们自幼为伴、朝夕相处,并且是“孤家寡人”,看起来最放心,所以就扶植宦官集团以对抗外戚势力。但历史证明,新组织新势力一旦产生,就很难再让它平静退场了,皇帝也无能为力。

明太祖朱元璋废宰相制,建立大学士内阁制,这相当于自己兼任宰相,大学士们做秘书。初期的明太祖、明成祖本身都是通过战争锤炼出来的政治强人,自己兼任宰相是没有问题,但后面继位的皇帝就跟不上了。按明太祖规定,内阁大学士们在程序上不能单独行事,所有事情都需要皇帝批红,但是不少皇帝能力、精力跟不上,就找太监代批;并且,皇帝也不愿意当面见那些饱学的大学士们,觉得不舒坦,有话通过太监来传达;同时,皇帝也想用太监制衡外朝,比如在锦衣卫之外又建立了太监掌控的东厂。于是,明朝宦官势力全面崛起,正式编制上太监有24个衙门,分12监、4司、8局,其中几个比较知名的关键岗位有掌印太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太监成为明朝政治组织里非常重要的一子组织,太监在之后几代政治博弈中几乎从未缺席。

虽然从微观层面看到的只是活生生的人和人之间的博弈,但拉宽历史的眼界后,会看到的是发生在组织部门之间建制性的博弈。所以,虽然各种博弈并非完全是组织分工建制的产物,但组织分工建制是影响博弈格局的基础因素。

在企业管理领域,企业设定一套既定的组织分工模式,从本意上一定是以让企业业务或职能效率能够以良好发挥为前提的,但组织部门之间的博弈又是必然存在的,并且会不以企业最高意志为转移地对组织效率产生干扰作用。


有家规模不小的集团企业,下辖六个子公司,其中一个子公司主业是生产手机配套件(后面称为M子公司)。因近几年手机行业的迅猛发展,这个子公司业务也几乎每年以翻番速度发展,很快其收入就占到了全集团的四分之三。这家公司很重视信息化,IT部门直属于集团管理,开始逐一实施ERP系统。M子公司率先实施的ERP,取代了它以前用的一个较弱的国内ERP版本。ERP实施后,M子公司发现与ERP使用相关的问题不降反升,这是因为新实施ERP的很多功能没有做到位,该串联的功能也没有串联起来,而公司业务数据重心却已经都转移到ERP上了。于是M子司和集团IT部沟通,希望能做一个ERP二次优化项目,把它面临的关键ERP问题给解决一部分,结果沟通了多轮,还是没有结果。集团IT部总监的回应是,集团还有两个子公司尚没有实施ERP,按照集团IT部年度工作划,一年之内一定要让这两个子公司ERP上线,而IT部门总共才20多个人,只能把工作重心放到这两个新实施ERP子公司身上,M子公司的已经属于上线了的,是做二次优化,所以需求排序上要在更后面。M子公司的代表说,M子公司业务占到集团四分之三,对集团更重要,应该重要实事先做。IT部门总监说,这和业务比重关系不大,他们对待各成员公司要一视同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