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笃行、以终为始、知行合一
I文章详情
以博弈思维设计企业组织(下)
来源: | 作者:pmoa13d40 | 发布时间: 2017-10-30 | 728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个例子中,我看到的都是组织行为,不是个人行为,虽然这个结果不是这家集团效率上最优的选择(从效率角度,M子公司是主业务,应该优先支持),但在其既定的集团建制中,这个结果却是一个“正常”的结果。

从运筹学角度讲,在一个部门职能完全不变的情况下,其组织归属应该不会影响职能发挥,但现实中完全不是这样的,其组织归属会决定其利益计算模式,其博弈方向、方式、选择都会跟着组织建制走。

又如电子制造业的工程部门,有些公司把它划归研发系统,有些公司把它划入制造系统。当它属于研发系统时,与工程技术人员与研发设计人员的合作就会更密切,图纸的转换、对变更的应变等都会比较顺,但与制造部门的合作又有较大缝隙,不太了解制造具体情况,有些技术要求制造部门执行得也不好;当它属于制造系统时,与制造部门合作就会变得更顺一些,但与研发的衔接又会不太及时、不太精准。

总而言之,企业设计组织架构时,第一无疑就是要从运筹学角度上去追求价值效率,第二要考虑的就是组织博弈的现实影响。新组织架构设定后,必然意味着开辟了一个新的博弈局面。所以,应该先进行“庙算”,“多算多胜,少算少胜”,如果过于短视,就会“得一失十”。组织设计时在坚持价值管道第一的基础上,内核上主要是平衡好安全与效率、专业化与协作、协作与制衡这三对矛盾,外在表现上则主要是平衡好“央地关系”“制衡关系”“上下游关系”,而这三类关系必须从博弈的视角才能看全、看透。

“央地关系”,对企业而言,就是总部与分支机构的关系。粗线条而言,“央地关系”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封建制”(即诸侯制),一种是“郡县制”(职能制),国家如此,企业也是如此。纯粹的本地化管理意味着“诸侯制”,纯粹的组织垂直管理模式就是“郡县制”。大多数企业选择的“郡县制”模式,但在具体细节上不一定是很纯粹的“郡县制”,这样做也并不现实,一方面是可行性问题,一方面是效率问题,因此,现实中更可能是介于“诸侯制”与“郡县制”之间的灰度存在。

在企业中,直接涉及到“央地”关系的部门一般有财务部门、HR部门、IT部门、后勤部门、采购部门等。在“央地关系”中,分工往往就意味着给定了某个部门处于什么样的博弈立场,是本地的立场,还是总部的立场?我们无法凭空地或一刀切地去确定何种分工方式最好,而是要先明了企业真实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再通过细分找出不同特性的职能分支,在这个更细的层面进行区分。比如HR部门,企业级的HR战略与政策必须是全局遵循的,某个级别以上人员相关人事事项直接归属总部HR,但这个级别以下的人事管理实务则归本地HR。有关“央地关系”更详细的论述将在“矩阵式管理”小节里,此处不赘述。

“制衡关系”。企业中财务、审计、品质等几个部门天然就有监督的职能,他们要对一般业务部门形成制衡关系。但除了审计部门,财务、品质和其他业务部门在有制衡关系的同时,也有很强的协作关系。所以,虽然书面化分工职责容易描述,但在实际操作中拿捏一个合适的度很不容易。比如,在应付款事项上,财务与采购除了有监督关系,还有上下游协作以完成业务的合作关系。我经常见到不同企业中这两个部门协作不畅,给供应商的预付款付不出去,进而影响到供应或服务。我还见过一家北方企业的供应商,必须要认识或去公关财务部,自己的应收款才能被顺利安排付出。品质部门在与制造、研发、工程等部门关系中,找不到合适定位的情况更多。虽然品质部门的天职是对质量负责,但品质部门“宁错勿放”的粗放执法,往往会给公司造成很多不必要成本。对待这种部门及与周边关系,应有一个公司级的定位原则作为指引,然后在容易出现协作问题的细节上去强化标准与流程。其实,这些也是组织分工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

“上下游关系”,主调是协作。组织分工对协作的基础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要奠定好上下游部门协作的基础,需要精细的组织分工,粗放、大略的分工解决不好协作问题。所谓精细的组织分工,就是沿着价值管道,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主要接口理清楚,在容易扯皮之处尽量澄清、明确,最后再通过详细的流程串联起来。比如说,现实中销售与研发的关系,并不是如一般人所理解的销售负责找客户拿项目,研发负责按照客户要求进行设计那样简单,更常见的情况是,因销售部门把客户需求传递得不完整,导致研发在不正确的信息指引下展开工作;又或因销售人员不能“管理”客户或自身失误,导致频繁的、不必要的设计要求变更。再如,生产计划与车间的关系,道理上是计划部门输出排产计划,车间照着做就行了,但现实中,这里面隐含了大量的博弈点,制造部门说计划部门制定的计划脱离实际,因缺料或工具不到位而不能生产;计划部门说制造部门没有如实把发生变动的生产条件上报,导致做计划时信息失真,等等。总言之,在上下游部门接口的细节处往往容易存在不良博弈,组织分工时应关注到接口细节层面。

其实,上下游关系里面还经常附带制衡关系,而这点容易被忽视。比如,仓库应在生产领料数量上对车间形成一种监督,因为车间所入所出都会到仓库,仓库功能若足够强大,可以监督到车间的用料、良率、浪费等情况,因为仓库所获得的数据同车间自己所上报的质量不一样。好的组织分工设计应该充分发挥这些潜在可用之处的价值。协作与制衡融为一体的组织设计是最复杂的,品质部门算是一个典型,它与研发、工程、采购、制造等,都有不同维度的制衡与协作关系。另外一个典型是采购部门。为了采购安全,多数国企在采购分工形式上强调制衡,如采购职能中的商务性工作归属商务部门,技术性工作归属专业部门,两个部门各干各的,这突出了制衡作用,但忽略了协作关系,当商务部门不顾专业部门实际需求一味压低价格时,往往容易伤害到公司业务。

《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是从个人修养角度讲中和,我认为这也可以移植到组织身上。企业运作机制就是企业的修养,好的组织分工与运作流程应该在洞悉人性的基础上,知其可能的博弈所在,此可谓“中”;让博弈皆不出毂中,此可谓“和”。有中和,则企业尽在可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