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笃行、以终为始、知行合一
I文章详情
《企业运作体系构建的底层逻辑与方法》课程介绍
来源: | 作者:小佐 | 发布时间: 2022-11-10 | 356 次浏览 | 分享到:
课程着眼于探索组织管理体系的构建规律,尤其聚焦于协作活动、协作体系的构建逻辑、方法和实践。

《企业运作体系构建的底层逻辑与方法》课程介绍

逻辑、规则、权力与运作体系构建

一、  课程目的

w   让学员彻彻底底掌握作为管理基本组件的规则、权力的本质及运用规律;

w   学会从由事理逻辑和人性逻辑缠绕构成的运作逻辑角度审视和建设管理体系;

w   掌握企业最常用的十几种实现运筹逻辑(即事理逻辑)最优化设计的方法/方式;

w   掌握企业最常用的二十种实现驾驭人性、驾驭跨部门/岗位博弈的方法/方式;

w   掌握进行完整组织体系或功能性体系的开展思路和展开流程与方法;

w   了解打造良好协作环境,实现信念赋能、贡献意愿赋能的途径;

w   养成系统化看待管理体系、底层逻辑角度理解体系的思维模式。

二、  课程受众

企业领导层、各级管理者、职能部门人员,以及对组织体系构建有兴趣的其他人员。

三、  课程时长

完整版:3天(每天6小时);精简版:2天。

四、  课程特色

w   有最透彻的原理、底层逻辑分析;

w   有丰富的企业情景案例;

w   有反复锤炼的内容分类和结构化建构;

w   宗旨:要让学员“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知之透彻,体之切近,才能行之笃实!

五、  课程概述和特色

课程着眼于探索组织管理体系的构建规律,尤其聚焦于协作活动、协作体系的构建逻辑、方法和实践。

本课程基于王春强著作《规则定成败》、《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整合和发展而来,是对王春强20年管理咨询工作实践和思考的提炼结晶,形成了一套不同于传统管理思想的管理世界观和方法论。即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基础,不是组织分工,也不是业务流程,而是统筹作为组织主体的协作活动的内在逻辑,而组织分工、分授权、各种规则是协作活动的内在逻辑的体现和展开。

作者把内在逻辑分为了两个侧面,第一个侧面运筹逻辑,旨在寻求最佳的资源组合方式、协作活动安排方式,以实现组织价值输出的效率和效能最优;第二个侧面是人性逻辑,即在组织成员是“社会人”而非“工具人”的假设下,纳入驾驭人性、驾驭博弈的考虑,以确保对协作活动的安排具有现实可行性和有效性。

   规则和权力是协作活动内在逻辑的主要载体和形成协作体系的主要“组件”,作者创新性地解析了规则和权力的本质和底层逻辑。

   从实操角度,作者总结了运筹逻辑统筹和人性逻辑统筹的几十个常用方法/方式,丰富了这套管理世界观的方法论体系,这些方法/方式来源于管理实践,可以很方便地作为工具库和操作指引应用与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建设。

协作活动存在于协作环境中,协作环境是协作活动存在的“磁场”,这个“磁场”的好坏对协作活动的有效、高效执行至关重要。课程最后一部分探讨了打造协作环境的几个关键主题,即管理公平性、驾驭搭便车、塑造组织信念、营造组织信任氛围。

最后可用一句话概况课程的核心思想:

以规则和权力运用为载体,从运筹逻辑角度谋求分工和协作活动的效率效能最优,从人性角度驾驭博弈、促成通畅的协作协同,确保协作活动安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六、  课程大纲

1. 协作活动的内在逻辑

协作活动的内在逻辑是运筹逻辑与人性逻辑的融合体。运筹逻辑面向效率、效能,人性逻辑面向有效性、可行性。

规则(包括各种分工、流程、制度等)和分授权是协作活动内在逻辑的载体。

                                               

2. 权力和规则

2.1.  规则

2.1.1. 规则的本质是一种利益算法

规则能改变局面和秩序,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算法;规则受众基于这个算法,比较了多种自己可能的选项,并最终选择了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那种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方式,恰恰是规则设计的初衷所在。

规则影响受众利益的强度,我称之为“势”,势的强弱(即势能)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对利益受众的影响力度(重赏重罚的效用原理即在于此),二是产生预期结果的概率。势=预期结果影响力度×预期结果实现概率。

正式规则在形式上分为三类:奖惩型规则、利益内置型规则、规范型规则。

2.1.2. 规则的自发形成规律

自发规则是博弈的产物,可分为博弈均衡、确认型、瓦解型。

组织设计的规则依旧要受到自发规则形成背后的力量的作用,忽略这一点,设计的规则是难以落地的。

2.1.3. 通过规则驾驭组织中的博弈

企业中的博弈大致可分为两个方向的博弈:一是纵向的博弈,即企业及其代理人管理者同员工之间的博弈;二是横向博弈,即各部门、角色之间的博弈。

组织的意义在于合作,但只要在能够驾驭内部不可避免存在的博弈的基础上,有效的、高效的合作才能形成。

规则是组织驾驭博弈的主要手段,可分四个途径:以奖惩规则进行直接干预、以利益内置型规则进行引导(间接干预)、控制博弈空间和手段、改变动机。

2.2.  权力

2.2.1. 经典权力理论

概介马克斯·韦伯、卢梭、彼得布劳、巴纳德、德鲁克等人的权力理论或权力观。

2.2.2. 权力是一种博弈优势盈余

人们之间的博弈会形成一个纳什均衡点,在这个纳什均衡点双方基于各自利益最优的考虑,会达成一种不对称的妥协,确定双方的某种程度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也即权力关系;占据博弈优势的一方处于支配地位,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支配程度(权力强度)取决于权力拥有方的博弈优势盈余(博弈相对优势的多少)。

权力有七种来源:通过赢得混沌状态下的对抗性博弈获得权力、通过在合作中做出更大贡献被合作者认可而获得权力、依靠文化意义上的认知支持而获得权力、依靠资源交换获得权力、依靠传承而获得组织权力、基于协商(契约)而获得的权力、组织任命的权力。

2.2.3. 权力的应然与实然

组织人们的权力应该是责权利统一的,即因责而设,权以匹责;利因责而定,利以酬责。但现实情况并不总是这样的,可能出现权、责、利不匹配的情况,这些是组织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2.4. 规范性权力与实际权力

规范性权力指经理人员按照组织规则被授予的正式权力,可理解为名义权力。企业现实中,经理人员的规范性权力经常同实际权力出现不一致,这就是现实博弈产生的结果。规范性权力要落实为实际权力,必须要经过博弈的洗礼。

2.2.5. 权力的异化

即权力偏离组织利益目标而被运用,也可被称作权力滥用、权力的异化。控制权力的异化是个系统工程,这里总结了14种方法。

2.3.  规则与权力的关系

2.3.1. 规则与权力的同质异态

规则与权力都是一种“势”,在企业管理中,有一定的可相互替代性,以权管理即人治,以规则管理即“法治”。实践中要依据不同的情况来决定何时用权、何时用规则。

2.3.2. 规则与权力的集成

规则和权力一起构成了支配组织成员的手段,一方面权力意志可以转换为规则;另一方面,规则中可以嵌入权力、分配权力、集成权力,也承担约束权力的责任。

3. 协作活动的统筹设计方法

3.1.  统筹协作活动的运筹逻辑

逐一阐释两类、12种运筹的方法/方式,它们成立的逻辑、它们的应用条件等,每一种都配有实际案例。

3.2.  驾驭协作活动的人性和博弈

逐一阐释五类、19种驾驭人性和博弈的方法/方式,它们成立的逻辑、它们的应用条件等,每一种都配有实际案例。

3.3.  组织分工的基本形式

深入分析了按专业分工、按业务分工、矩阵式组织、平台化组织等基本组织形式类型。

3.4.  统筹协作活动的三大纲领

   客户导向:贯彻组织的万有引力;

   流程驱动:把权力交给流程;

   激励为体,约束为用。

4.   协作体系构建的过程

一套从0开始构建协作体系的过程指导,并配备了供应链体系构建的案例。

5.   协作环境的打造

5.1.  管理公平性

基于组织公正理论、公平启发理论探讨了企业管理公平性的重要性,总结了企业应该如何进行公平性管理。

5.2.  抑制搭便车

阐述了企业中搭便车行为的危害,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5.3.  塑造组织信念体系

领导的本质是经营信念,信念建立在道德准则基础上。信念的效用就是让人们能够愿意全身心投入组织的事业。信念的产生,除了直接的宣传灌输,更多是通过人们真实经历、观察组织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事,并总结出其中的道德准则,然后认可这些道德准则,日积月累,组织成员又相互影响、感染,最终才形成比较稳固的组织信念。

5.4.  培育组织信任浓度

信任是一个社会学的核心话题,管理学较少关注。借助社会学信任理论分析了信任对于企业运作的作用,提出“组织内部的信任浓度越高,合作性就越好;组织内部的信任度越低,合作性就越差”。并总结了若干提升组织信任浓度的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