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笃行、以终为始、知行合一
I文章详情
《构建集成供应链》课程介绍
来源: | 作者:佐行小维 | 发布时间: 2016-12-28 | 1296 次浏览 | 分享到:
集成供应链管理,首在“集成”思想,订单、计划、采购、制造、物流、质量、工程各功能既要分离,以保专业性,又要在设计之初考虑诸功能能“合”、能“集成”,能成为一个整体供应链满足订单交付。


【课程背景】

供应链的总功能是适时完成订单交付,低水平的供应链运转不流畅、订单交付及时性差、质量表现差,且以高库存为代价。表现在供应链各具体功能部门层面,则是计划部门并不能真正统筹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节奏与整体协同,采购不能有效驾驭供应商配合己方的供应与质量诉求,制造部门则不能均匀生产,销售部门疲于逐环节跟单,库存同时存在高企和缺料问题,等等。各部门间逢问题必相互推责、争吵,然后必须不断向上升级才能得到解决。

究其原因,一是没有正视供应链各部门之组织分工与分工后再协同的问题,从而使三个和尚没水吃效应显著,二是没有系统化的构建供应链体系,各要素的运筹安排存在逻辑问题。

【课程概要】

集成供应链管理,首在“集成”思想,订单、计划、采购、制造、物流、质量、工程各功能既要分离,以保专业性,又要在设计之初考虑诸功能能“合”、能“集成”,能成为一个整体供应链满足订单交付。所以构建集成供应链,必须要进行整体设计、自上而下设计。集成供应链模式下,每个功能会以大供应链系统为参照重新定位,各功能之间的关系与连接方式会发生改变,各功能工作质量要求标准会发生改变,业务流的推动动力会发生改变,等等。简言之,集成供应链会改变价值创造(对供应链而言是产品生产)的路径,会改变相关各部门的博弈形态,从而获得新的价值创造性能。

供应链下各功能的运作既有诸如SCOR模型、TOC理论、TQM等理论指导,又有业界标杆经验可以借鉴,这些对于企业构建或优化供应链体系有很多借鉴意义,但更关键的还是抓住企业自身业务与内外环境特点、抓住管理即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核心旋律,定制化形成自身集成的、通畅的、低库存的供应链体系。

【课程结构】

1. 第一部分:企业供应链背景分析

企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供应链交付模式,不仅仅取决于企业管理当局的主观愿望,更取决于其所在产业链、所在行业的内在要求。面向大众市场的制造商和面向少数工业客户的制造商,其有不同;服务于产品生命周期短的产业(如手机),和服务于产品生命周期长的产业(如机械设备)又有不同;制造周期长的行业,同制造周期短的行业又有不同;定制零部件比例多的行业,和定制零部件比例少的行业又有不同。等等。一企业供应链的建设或完善,务先澄清其面临之背景,才能给供应链建设一个明确的定位、明确的框架,供应链组织之调整、流程之设计,皆需基于供应链定位、框架而展开。

一个企业不同管理领域(如研发、市场、供应链、行政等),必有共性的管理缺陷,其背后可能是企业特有的传统、文化、氛围及管理模式。这些其实才是未来管理要改进的核心要素,提炼出这些要素才真正找出了有针对性的枢机。

2. 第二部分:什么是集成供应链管理(ISC

多数中国企业还是习惯生产系统、市场系统、研发系统的业务划分法,本章将引入供应链管理概念,对制造型企业而言,它是传统“生产系统”的加强版,管理理念和方法都有很大不同。2000年始华为公司与IBM合作,成为国内第一家引入ISC的企业,在其后十多年,ISC给华为带来了巨大的管理收益,国内各领域的制造型企业也纷纷开始引入ISC管理模式。这部分将阐述ISC是什么的问题。以标杆实践为参照,可提炼出标杆化集成供应链管理的六大核心理念,这六大理念从“神”的角度帮助学员笼统掌握集成供应链的概念。

3. 第三部分:客户供应链管理现状初步分析与提升建议

3.1 供应链现状脉络性分析

以满足对客户订单的交付为标准,分析客户供应链目前存在的脉络性问题,着重从市场、计划、采购、制造、物流以及与研发几个业务领域互动关系的角度来挖掘、分析问题之所在。这种分析基于的理念包括长鞭效应、冰山效应、倒追效应、拼图效应等。

3.2 销售模块

内容包括客户管理、合同管理、客户信用管理、报价管理、订单/预订单管理、预测管理、订单变更等。一般企业常存在的问题有客户信息管理乱、不重视合同、订单评审或缺失或过于复杂、预测缺失或形式化、报价效率低、急单控制能力弱等情况,本课程将重点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另外一个重点是,一般企业对销售人员的要求都不到位,结果过多问题压倒了下游供应链环节,下游处理问题事倍功半。

3.3 计划模块

内容包括S&OP计划模式、计划人员分工分层模式、PC与生产调度、PCMC,计划变更处理等,针对基础比较弱的公司,可能还有计划制定的一些细节操作相关内容。我们坚持的核心思想是,计划必须是强势的,计划必须是可执行的。

在公司库存水平管控方面,我们认为应该是物控(MC)的职责,所以会放在本部分,而不是仓储管理部分讲解。物控管控的出发点是物料分类,必须有足够精细、合理的分类,有了分类,才有了公用物料、专用物料、长周期物料、短周期物料、高价值物料、低价值物料等之区分,有了这些区分,才可以有针对性确立不同物料种类的控制方法,比如按库存采购、按预测采购、按订单采购,等等具体操作模式。

3.4 采购模块

我们认为,国内大多数企业对采购管理的重视是不够的,采购运作专业化的空间是比较大的,所以这部分也是供应链管理课程的一个重点(我们有针对采购管理的专门课程,会更详细)。

从课程展开方式上,我们有两种常用的逻辑,会依据客户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逻辑。

第一种展开逻辑围绕十大核心原则展开,包括:从视采购为成本中心到视采购为利润中心、从关注价格到关注全面成本(TCO)、.从关注绝对价格到关注采购竞争优势(PCA)、.从关注短期需求到关注可持续性发展、发挥供应商对企业可带来的全程价值、策略致胜、构建阳光采购。

第二种展开逻辑按照业务子领域展开,包括:战略采购与操作采购分离、采购策略管理、供应商认证管理、供应商选择管理、供应商绩效管理、采购履行管理、采购专家团制介绍。

3.5 制造模块

本课程着眼于产线管理方面的东西,不包括技术层面,围绕“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展开。

一个核心:产线运作的核心问题是产线各职能部门(IE/PE/ME/QA/QC/制造)之间的协同作业,制造型企业几乎概莫能外,但每个企业情况不同,导致问题的原因及处置方式又不尽相同。

基本点一:制造与计划如何衔接问题,是制造完全作为执行部门,还是制造有产线调度衔接计划部门?

基本点二:生产异常处理问题剖析,产线问题多出在发生异常时,其内核则是产线各部门协同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思路有二,一是如何捆绑他们的利益,让他们成为“一条绳上的蚂蚱”,二是精细区分异常过程中他们的责任分工。

基本点三:产线物料控制问题(本质是产线成本控制问题),产线物料跟踪最困难,因此要结合组织分工、流程优化、数据采集等配套措施来完善其管理。重点有二,一是要借助IT系统实现物料的闭环分析、闭环监控,二是报废/呆滞料出口要合理控制,太松太紧都会导致混乱。

3.6 物流模块

一般情况下,我们提倡大物流概念,就是企业内部的实物流,包括进、转、存、出责任都在一个实体部门。物流部门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制衡,比如仓库应该对采购、对计划、对制造形成制衡,而财务又对仓库形成制衡。一般企业在逆向物流管理方面比较弱,逆向物流管理将作为课程的一个要点。逆向物流包括:退料流程、退货流程、报废流程、呆滞料相关流程、超存储器物料处理流程等。

3.7 供应链与研发的关系

对制造型企业而言,研发领域是供应链领域的上游,对产品质量、成本控制、订单交付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建设优秀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必须要梳理清楚供应链与研发的“接口”,本课程将基于对客户情况的了解,以及讲师丰富的供应链体系咨询(ISC)、研发体系咨询(IPD)经验,深入浅出进行分析和例证。

4. 第四部分:集成供应链管理与IT

ERP是供应链领域的主要和基础软件,但真正把ERP用好的企业少之又少。这种结果往往是一开始就注定的,比如很多企业是财务部门驱动ERP实施,结果财务模块基本能用,但是其它部分惨不忍睹。事实上,从难易度上,财务模块上线对ERP不是难事,毕竟财务管理也比较成熟;难的是以计划模块为核心的需求管理、制造管理、采购管理是否处理好了。所以ERP用好的核心原因不在技术,而在供应链之大框架是否清楚,具体流程是否清晰。从人的角度,则是是否有真正的专家,能驾驭流程与IT于一体的专家,如何驾驭ERP实施方等问题。

课程将讲授如何才能用好ERP的主题,包括常见弊病分析,包括实施ERP的方法,包括怎么样的组织才能支撑好ERP运作等方面内容。

5. 第五部分:供应链KPI设计与运营简报设计

管理必须做到责权利的闭环,要闭环,监控业务表现是必须的,监控业务表现的主要手段要在KPI上,KPI设计必须符合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大格局、大思路,然后基于具体流程、具体组织岗位分工展开。以我们多年所见,有用高水平供应链KPI体系的企业少之又少,多是囫囵吞枣、抄袭模仿式的KPI世界观。本课程将以实例方式演示KPI如何设计,以及针对销售、采购、制造等部门应该如何基于KPI设计其运营简报。

按照SCOR指引,供应链KPI可分为供应链可靠性、资本利用(成本维度)、供应链响应与柔性几个角度展开。

6. 第六部分:如何构建集成供应链

这部分重在回答“如何做”的问题,也就是站在客户角度,如何系统化地构建供应链管理体系,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地修修补补。

课程将从变革的角度来探讨应该如何构建价值型供应链,本单元以两条主线展开,一是领先的供应链标杆经验,一是王老师从十年管理咨询经验中发明的“五力”变革模型(客户导向力、价值路径优化、风险控制力、技术支持力、人性平衡力—) 。王老师主要工作是在一线为企业提供管理变革服务,其丰富的实战经历和理性而体贴实际的深度思考,完美阐释了“如何做”的系统思路。

本节重在回答“如何做”的问题,也就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如何系统化地构建供应链管理体系,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地修修补补。课程指出构建供应链体系的过程,本质是变革的过程,要以面对变革的心态和方式来构建供应链体系。这一节是基于讲师十年管理咨询实际而做的提炼,不管对日后企业自身进行供应链体系建设,还是引入外部智囊进行供应链体系建设,都提供了一个很有操作性的实施建议。

【课程特色】

§   视野前沿而广阔,业界最领先的采购管理思想与标杆实践。

§   实践化,围绕优秀企业的标杆实践展开

§   系统化,着眼于构建系统化、集成化的供应链体系的视角展开

§   落地性,以解决“三个和尚吃水”问题为变革心法

【课程收益】

§   “见林”:帮助学员形成整体性、系统化的供应链认识,思路有了框架,知道了事情应有的次序,管理改进才不会“东一榔头西一榔头”,也才能避免“拆东墙补西墙”式的努力

§   “见木”,销售、计划、采购、制造、工艺、品质、物流等部门,可通过本课程跳出“身在庐山”局限,透彻而具体地体悟到真正问题之所在,真正改观之途径

§   了解到业界其它公司的同领域优秀实践或经验教训

§   知所往,也就知道了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课程对象】

§   企业领导层

§   供应链部门负责人

§   供应链范畴内的订单管理、计划、采购、制造、物流等部门负责人

【课时】

§   3天(18小时)